2025年春节期间,青海省围绕“非遗贺新春 我的青海年”主题,聚焦非遗保护传承实践,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非遗主题系列宣传展示活动,全省人民共同庆祝春节申遗成功,呈现出欢欢喜喜过大年的浓厚氛围。从城市到乡村,从线上到线下,火爆举办非遗宣传展示活动597场(次),参与人次580万,实现销售收入883.92万元。其中,开展社火类非遗项目展演381场,春节相关非遗项目传承实践活动86场(次),非遗宣传展示推介活动62场,非遗体验活动68场。线上发布“非遗贺新春 我的家乡年”宣传短视频648个(直播86场),浏览量达697.4万人次。全省精彩纷呈的春节非遗活动,不仅彰显了春节的文化功能,也为全省文旅市场迎来了“开门红”。主要呈现以下亮点:
精心策划强宣传 主场活动彰魅力
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农历腊月初八举办“非遗贺新春 我的青海年”主场活动,聚焦非遗保护成果,以非遗项目展演、“非遗年货购物月”大集、“青绣”服饰秀、文旅促消费四大板块系列活动,汇集40项非遗项目、百位非遗传承人、10家青海老字号、11家农特产品和18家非遗工坊的万余件产品,全面拉开全省庆祝春节申遗成功、展现春节非遗保护成果、营造春节浓厚氛围、激发春节消费活力的序幕,为全省打下非遗宣传展示活动“样板”。活动现场群众热情高涨,非遗传承人表演获一致好评,琳琅满目的非遗产品实现销售收入107.77万元,间接带动周边消费390万元。
社火展演闹新春 保护成果齐共享
以“社火”类非遗项目为龙头,以人民为中心,广泛开展社火展演。西宁市优秀社火巡游、海东市河湟非遗暨传统社火展演,规模宏大,品牌效益凸显,英歌舞、游神、“南狮”及创新节目交流演出,千户营高台、“四片瓦”及老秧歌、大头罗汉戏柳翠、高庙社火、竹马子、“太傅”表演等非遗项目,“燃爆”河湟大地青海年。黄南州保安社火传统氛围浓厚,海北州金银滩社火内容丰富,海西州社火表演与民俗盛典相结合,海南州各县舞龙舞狮精彩纷呈。社火表演团体老中青少小结合、社火服装造型及道具精美绝伦,观看社火表演的群众摩肩接踵。社火展演已经成为全省各族群众集体传承春节非遗、共同感受春节年味、共享非遗保护成果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节日盛宴。
传承实践显活力 非遗项目展风采
各级文旅部门、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及传承人齐心协力、积极作为、精心策划、周密组织,围绕春节非遗项目,广泛开展非遗传承实践活动。塔尔寺酥油花惊艳绽放、鲁沙尔高跷频繁“出圈”、湟源排灯点亮城市社区、高台和亭子演绎时代新风尚、九曲黄河灯阵祈福国泰民安;花儿、藏族歌舞、回族宴席曲、撒拉族民歌、蒙古族马头琴、土族安昭等非遗项目展演丰富各族群众节日精神文化生活;各文化生态保护区的传统村落内藏戏、格萨尔说唱、射箭、美食盛宴、祭火民俗等非遗项目实践活动此起彼伏,映射出人民共享非遗系统性整体性保护成果的生动画面;传统戏剧、曲艺、体育、歌舞、服饰、美食类非遗项目已经成为各地春晚、村晚、元宵晚会、惠民演出的“重头戏”。
视频直播家乡年 接力宣传出新彩
紧密围绕“非遗贺新春 我的家乡年”主题,创新线上宣传展示方式,各地文旅部门、非遗项目保护单位、非遗工坊、传承基地等,依托抖音、快手、微博、微信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,以发布短视频、活动直播、年俗知识解读、传统工艺流程展示、非遗产品展示、非遗项目展播、非遗线上课堂、非遗体验、线上购物等形式,充分展示各地非遗资源和青海非遗保护成果,积极引导全社会共同关注春节非遗,深化春节传承保护理念,共同营造欢乐、祥和、喜庆的青海年氛围。春节期间,全省累计发布非遗相关短视频648个,开展非遗展演活动直播86场,浏览量累计697.4万人次。
非遗好物受欢迎,烟火气息年味浓
以“非遗年货购物月”为主题,通过省市县上下联动、政企银协同配合、农体文旅商叠加效应,发放百万文旅惠民消费券,营造“年文化”展示消费氛围。各地依托特色资源,联合开展近百场非遗产品展示展销活动,丰富新春非遗产品供给,累计实现销售收入883.92万元。馓子、花花、青稞酒、锟锅馍、酸奶、酿皮等非遗美食点缀着各家年夜饭和春节期间群众日常饮食;刺绣围巾、剪纸灯笼、河湟香包、黑陶茶具,排灯摆件、藏药香皂等非遗产品成为各族群众争相购买的春节“非遗好物”;土族盘绣、加牙藏族织毯技艺、银铜器制作技艺、湟源排灯、河湟刺绣等非遗项目登上央视非遗晚会,宣传推介家乡非遗好产品;各级非遗传承人主动作为,创新制作非遗产品并开展直播带货和线上线下销售活动,形成群众得实惠、工坊增收益、市场添活力的浓厚新春氛围。
友情链接:
主办单位:青海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承办单位:青海省退役军人事务厅退役军人数据服务中心
政府网站标识码:6300000067 ICP备案编号:青ICP备2022000213号-1
青公网安备 63010402000525号
建议分辨率:1024*768 建议浏览器IE 9.0及以上版本问体验更佳